"); //-->
光缆一公里的损耗值(dB)受光纤类型、工作波长及制造工艺等因素影响,具体表现如下:
一、单模光纤损耗
典型值
1310nm波长:损耗约 0.35dB/km(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典型值≤0.35dB/km)。
1550nm波长:损耗约 0.25dB/km(现代工艺可逼近理论极限0.15dB/km)。
工程案例:某10km单模光纤链路(含2个连接器和1个熔接头),总损耗6.8dB,折算每公里 0.68dB(含接头损耗)。
低损耗场景
跨海光缆实测:40公里中继段平均损耗 0.198dB/km(局部微弯点损耗峰值0.35dB/km)。
先进工艺:通过优化沉积工艺,衰减可降至 0.2dB/km以下。
二、多模光纤损耗
1310nm波长:损耗约 0.36dB/km(传输距离短,模间色散限制性能)。
适用场景:多用于短距离传输(如数据中心内部),长距离需中继设备。
三、损耗与工作波长的关系
总体趋势:损耗随波长增加而减小,但存在例外区间。
850nm:损耗约2.5dB/km(短波长,吸收强)。
1310nm:损耗约0.35dB/km(常用窗口,平衡衰减与色散)。
1550nm:损耗约0.2dB/km(最低损耗窗口,适合长距离传输)。
特殊区间:900~1300nm和1340~1520nm因羟基(OH⁻)吸收,损耗较高。
四、影响损耗的其他因素
光纤质量
材料纯度:杂质(如过渡金属离子)会导致吸收损耗增加。
制造工艺:预制棒折射率波动、拉丝温度控制影响衰减。
环境因素
弯曲损耗:弯曲半径<30mm时,1550nm波长信号衰减呈指数增长。
温度影响:温度每下降10℃,宏弯损耗增加0.02dB/km。
连接与接续
连接器损耗:每个ST/SC连接器约0.5dB,APC型连接器需定期清洁。
熔接损耗:典型值0.1dB/点,机械微弯点可能产生0.35dB峰值。
五、总结与选型建议
选型建议:
长距离/高带宽需求:选单模光纤(1550nm波长优先)。
短距离/低预算:选多模光纤(注意模间色散限制)。
特殊环境:考虑抗弯曲、抗辐射光纤(如太空通信用掺锗芯层光纤)。
实际工程中,建议结合具体波长、光纤质量及链路设计(含连接器、熔接头)综合计算总损耗,并预留10%~20%余量以应对老化及环境变化。
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